博兴县多措并举探索县级体校发展之路
目前,县级体校大多被招生难、出路窄等问题困扰,有的基层体校逐渐走向萎缩。博兴县体育中学开拓创新,多措并举,走出一条县级体校发展之路。 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施遵循“一切为了孩子”,重视德育、安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和不定期地聘请专家、校外辅导员对他们进行思想、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活动;学生科、团委、教务处定期组织诗歌朗诵、书法绘画等各类比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教练、教师24小时全程管理学生的衣、食、住、行、训练和学习。注重学生文明、守纪、自理、互尊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县公、检、法部门聘请了4位法制校长,定期到学校做法制报告。全方位精细化的管理赢得了家长的口碑,留住了学生。 建立中小学训练基地。通过市体育局的帮助和分管县文教相关领导牵头,在县教育局的全力配合之下,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作为全县体育项目的训练基地。体育中学根据实际情况给其量身定制品牌体育项目,只4年时间已成燎原之势。县第一小学、县实验小学发展了乒乓球、象棋等项目;博奥学校推广跳绳;县第五中学打造篮球品牌体育;纯化镇窝刘中心校推广足球运动。决策方向正确使学校训练基地建设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县中小学共设县级训练基地8处,市级训练基地2处,常年在训人数900余人,发展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处,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处。训练基地的建设一是拓宽了训练渠道。二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三是为下一步体育中学选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教促体赢口碑。深化教学改革,实行量化管理。学校每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由县教育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选以及各科教材培训活动;在县教研室协调下同乡镇中小学开展“同课异构”的研修活动,夯实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集体备课和教学经验交流实现了制度化常态化;与实验中学联合办学,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实现双赢。2006年至2012年教学成绩连续7年蝉联滨州市体育系统中心教研组组织的学科竞赛总成绩第一名。(自2012年9月以后学科竞赛停止)2013年至今与兄弟体校联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正实现竞赛赢得好名次、学习取得好成绩的良性发展,提高了体育特长生的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 拓宽成才渠道破解体校学生选材难、出路窄。一方面,着力拓宽选才“入口”。博兴县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大力支持体育部门选材工作,县体育中学每年两次组织所有教练到每个学校进行选材,通过组织体质测试和文化课测试,择优选拔有体育特长和潜质的学生。另一方面,着力解决“出口”不畅等关键问题。县体育中学通过合理增加文化课时间、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与实验中学联合办学,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畅通体校学生走职业技术教育之路,协助他们学习掌握1-2门就业技能,使其平稳走向社会;同时为学生将来就业着想,与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企业500强)实现校企联合正在紧张筹措之中。其次竞技体育成绩好的学生,重点加强文化课成绩培养,打通直通高中之路。 多方筹措资金谋发展。一是争取政府资金支持。二是落实体校学生教育经费。三是落实支持体育保障措施。体育部门加强对各中小学校体育器材的补充和完善,每年为确定为训练基地的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训练器材,并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以及通过争取上级体育部门的支持,加强青少年各项目训练基地的建设。四是争取企业赞助。利用学校有利地形及资源,为企业提供广告宣传场地,实现“校企联姻”。 2016年12月20日,博兴县体育中学成功入选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滨州市唯一一所入选的县级体校,也是博兴县体育中学连续两个周期入选(2013—2016、2017—2020)。每年向上级体校输送100余人,连续六届滨州市运动会囊括参赛金牌数、参赛总分、总金牌数、总分数四个第一。
通讯员 孙成祥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返回顶部】 | |